|
 |
定價:420元 售價:250元 |
|
|
|
|
專輯介紹 |
巴赫: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、第六號
1852年的一個午後,十三歲的卡薩爾斯(Pablo Casals,1876-1973)與父親一同逗留在巴塞隆納港邊的Ancha樂譜店,那時的卡薩爾斯還是巴塞隆納音樂院的學生,課餘餐廳拉琴打工,光顧譜店為的是尋找打工時可用的樂譜。
突然間,他注意到一捆年久褪色...
巴赫: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、第六號
1852年的一個午後,十三歲的卡薩爾斯(Pablo Casals,1876-1973)與父親一同逗留在巴塞隆納港邊的Ancha樂譜店,那時的卡薩爾斯還是巴塞隆納音樂院的學生,課餘餐廳拉琴打工,光顧譜店為的是尋找打工時可用的樂譜。
突然間,他注意到一捆年久褪色的破舊落頁,翻出來吹掉灰塵,頁面上出現巴赫《六首大提琴組曲》字樣,卡薩爾斯好奇地看著,心想:這些字背後隱藏著什麼奇巧與神祕?從沒聽過有這套組曲的存在。
周遭一切彷彿靜止,卡薩爾斯已然忘卻為何來到這家古老而有霉味的樂譜店,只是屏氣凝神的注視著樂譜,如獲至寶的回家後,更是迫不及待、一次又一次的研讀練習,這些組曲開啟卡薩爾斯的視野,更成為他最珍愛的音樂,經過十二年的用功,他終於有勇氣公開演出這些組曲,而後在他的努力之下,六首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的價值逐漸被世人瞭解,這套作品也成為大提琴最經典的曲目之一。
巴赫的六首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的親筆手稿已不復尋得,因此我們無從得知其確切之創作時點,但從巴赫第二任夫人安娜‧馬格達琳娜(Anna Magdalena Bach,1701-1760)所抄寫的手稿推測,他很可能在1717年至1723年期間創作了這些作品,也就是他任職於柯登(Köthen)宮廷的期間。當時巴赫的老闆是掌管宮廷的利奧波德王子,新主子既懂音樂,對待下屬又親切有禮,還給巴赫相當於政府高官的薪資,可說是巴赫職涯中最棒的一位老闆。柯登宮廷主日崇拜儀式簡潔,巴赫毋須在教會音樂上費心,因此把心思都放在器樂作品上,包括六首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、《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》、《平均律鋼琴曲集》第一冊等,還有此處的六首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。
與巴赫的其他組曲的隨意架構相較,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更具系統性,六首組曲大致依循公式創作,基本上都由阿勒曼德(Allemande)、庫朗(Courante)、薩拉邦德(Sarabande)與吉格(Gigue)舞曲組成,然而巴赫可能想呈現同中有異的樂趣,於是設計在這四個舞曲之前加上一個前奏曲(Prelude),然後分別在不同組曲中的薩拉邦德與吉格舞曲之間,插入當時流行的小步舞曲(Menuet)、布雷(Bourrée)或嘉禾(Gavotte)舞曲。除了前奏曲外,大部分舞曲由二段體構成,每一段並再加上反覆,目的多是為了讓演奏者有加入即興裝飾奏的空間。
六首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在調性上依循巴洛克組曲傳統,每段舞曲幾乎都採用相同調性,少數例外也是採用平行大小調。另一方面,由於沒有伴奏,巴赫得在單旋律的進行中,想辦法發掘大提琴在音色、音域及演奏技巧的變化,還要兼顧和聲與複調的內涵,而這套組曲的確賦予單旋律樂器更多機能,也徹底發揮大提琴所具備的可能性。 |
|
|
|
|
歌曲 |
專輯 |
售價(元) |
點歌 |
試聽 |
購買 |
1 |
|
|
25 |
|
 |
 |
2 |
|
|
25 |
|
 |
 |
3 |
|
|
25 |
|
 |
 |
4 |
|
|
25 |
|
 |
 |
5 |
|
|
25 |
|
 |
 |
6 |
|
|
25 |
|
 |
 |
7 |
|
|
25 |
|
 |
 |
8 |
|
|
25 |
|
 |
 |
9 |
|
|
25 |
|
 |
 |
10 |
|
|
25 |
|
 |
 |
11 |
|
|
25 |
|
 |
 |
12 |
|
|
25 |
|
 |
 |
13 |
|
|
25 |
|
 |
 |
14 |
|
|
25 |
|
 |
 |
|
|
|
延伸專輯介紹 : |
|
|
|
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muziU © Wind Music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(正式營運:2009/03/13)
聯絡地址:台北縣23141新店民權路130巷14號5樓;客服專線:02-2218-5881#611 或 612;客服信箱:muziu@windmusic.com.tw |
| 建議瀏覽器版本IE7.0以上/解析度:1280X1024
下載最新FLASH播放軟體 | 下載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軟體 | 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