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類 別: |
大自然, 當代演奏 |
日 期:1999-08-26 |
音樂人: |
吳金黛 |
|
|
詳細介紹: |
|
全心全意為台灣森林量身打造,超越國際水準的自然音樂創作。
◎耗時5年,全台山林實地錄音!荒野探險家徐仁修、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、自然觀察家楊雅棠、留美製作人吳金黛,為了錄音走天涯!
◎台灣鳥類、蛙類、蟬類、蟲類、山羌、獼猴、飛鼠、溪流...近100種台灣自然聲音,一次聽個夠!
◎金曲獎製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跨刀勁作,律百分百,好聽到無法擋!
◎母帶經FURUTECH RL-30專業消磁器處理,音色通透純淨。
有一群人,總是身揹錄音器材遊走在台灣的山水之間。整天尋覓著野鳥、昆蟲、青蛙、甚至獼猴、山羌的芳蹤,傻傻地等、癡癡的聽,同時躡手躡腳地錄下牠們的聲音。 清晨,趕在太陽公公起床前,先衝刺到樹林裡定位。趁著鳥群還未被日光曬暈前,趕早錄下牠們的叫聲。 夏天的午後到傍晚,是蟬鳴最響最闊的時節,代表著—你必須頂著豔陽、忍著酷熱、在蟲蚊伺候下錄音。 夜間的熱鬧氣氛很是迷人,各種蟲蟲危機、蛙蛙雄兵、夜行性動物全部熱鬧上演,但,這也意謂著你必須在午夜出門,在人間的聲音打烊後,開始盡情錄下夜間精靈的歌聲。當然,避開毒蛇、毒蚊是極為重要的。 如果發狠要錄到純淨的聲音,就要有超人的耐心。一隻鳥的獨白不會太久,兩隻青蛙的吵鬧還可以忍受,三隻獼猴的警戒聲尚不足構成威脅,重要的是,你必須等到! 在台灣錄自然聲音,必須練成一樣了不起的本事—躲開嗓音。當你正為避開地上的車聲、人聲而沾沾自喜時,請小心—天上的飛機聲正在逼近!
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位於北回歸線的島國,森林的生態相當豐富。然而,當收錄有各國自然聲音的唱片在台灣受到歡迎後,你可以發現—台灣自己的自然聲音不在裡面。於是,這張勞師動眾的專輯就此誕生。 在音樂出現前,大自然聲音的採錄是第一要事,僅是此部分就由不同的工作者分別收錄了五年,累積下來約有數十個小時的可用音源。 這些音源在作用上等同於音樂家所演奏的樂器,所以製作人必須十分熟悉這些音源的內容與細節。例如鳥聲、青蛙和蟲鳴或其他動物的叫聲,在不清楚牠們的名字和長相之前,必須先熟悉和分辨這些聲音是旋律性或節奏性、頻率,能否扣上任何調性等等,再根據這些分析,決定如何使用這些音源。
也就是說,音樂和大自然聲音的處理,不同於目前市面上以放鬆或療效為訴求的國外進口大自然音樂,這張專輯中所有的大自然和音樂是相互依存的。例如「森林狂想曲」中,音樂的速度和調性都配合著前奏那隻白腹雉雞的叫聲,所有的蛙蟲動物雖經電腦剪輯過,但都盡量保持原來樂句的完整性。 「野鳥情歌」中,鳥頭翁的叫聲是全曲的旋律動機,在以此發展出完整的旋律。曲中所用的鳥聲皆與音樂的節奏和調性相合無間,也就是說,錄音時,音樂家們必須配合鳥或蟲的調性來演出,不是人先演奏,再找些聲音來搭配。
曲式方面,幾乎每首曲子的設計,都會有一段大自然聲音的主秀,例如「森林狂想曲」中段有動物與蛙蟲組成的打擊樂團、「野鳥情歌」中段出現了台灣畫眉、「水徑」中的溪水與大提琴弦音水乳交融、「日安,亞熱帶」中段鋼琴和水聲譜成的寧靜,形成了全曲的高潮。
除了音樂與自然聲音的融合度外,製作上的另一個難題,就是聲音的辨識。錄到並不表示看到,看到並不表示知道。因此在辨認上曾向許多專家求援,依錄音當時的季節、時間、氣候、地形、海拔高度、林相等狀況來判定。 聽來有趣的錄音故事,背後其實是辛苦而多采多姿的,傾聽山水之外,也間接認識了自然百態。而,製作這樣一張唱片,說「使命」太沉重,說「玩樂」太輕鬆,說「休閒」,應是較恰當的吧。 |
|
|
好友分享: |
|
|
|
|
商店連結: |
|
|
|
按下單曲名稱,可使用會員專屬音樂點播功能喔
|
1. |
森林狂想曲 |
04:40 |
 |
|
2. |
晨歌 |
06:12 |
 |
|
3. |
野鳥情歌 |
05:46 |
 |
|
4. |
日安,亞熱帶 |
06:35 |
 |
|
5. |
水徑 |
07:09 |
 |
|
6. |
沉睡森林 |
03:49 |
 |
|
7. |
晨鳥之歌 |
14:02 |
 |
|
8. |
樹蛙之歌 |
05:36 |
 |
客服專線:02-2218-5881 客服信箱:muziu@windmusic.com.tw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