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定價:240元 售價:200元 |
|
|
|
|
專輯介紹 |
觀本法師依唐代蓮宗所留之殘卷重新譜曲而成,彌足珍貴。配樂清雅動聽,唱念中可令人平心自持,心生法喜。
唐時,蓮宗四祖法照大師,曾再廬山修行唸佛三昧,一日於入深禪定時神由至西方極樂世界,所見景象,黃金草地、寶石樹木、鳥兒說法一如經典中所描述。他走著走著遇見了佛祖,佛祖指著身旁一個滿身塵垢、衣衫襤褸...
觀本法師依唐代蓮宗所留之殘卷重新譜曲而成,彌足珍貴。配樂清雅動聽,唱念中可令人平心自持,心生法喜。
唐時,蓮宗四祖法照大師,曾再廬山修行唸佛三昧,一日於入深禪定時神由至西方極樂世界,所見景象,黃金草地、寶石樹木、鳥兒說法一如經典中所描述。他走著走著遇見了佛祖,佛祖指著身旁一個滿身塵垢、衣衫襤褸的隨從,向法照說:「這個人是從衡山來的承遠和尚,你可以向他學習。」法照出定後,立刻趕往衡山,尋得了承遠,拜其為師,勸學念佛之法,後來因極力推廣五會念佛法,被人尊稱為「五會法師」。
念佛,這項看似平常,實有深意的修行法門,在佛教昌盛的唐代,流傳出許多不可思議的軼事,也都展現出念佛人的極大願力。話說在唐太宗時,宮中常可聽到念佛聲由東北方傳來,代宗心生疑惑,乃派遣使官尋聲溯源,由陝西的長安城,翻山越嶺,到了山西的並州,才發現是法照大師在敎人唱五會念佛,這不可思議的殊勝願力,震驚了皇帝,於是迎請大師入宮,叫宮人唱念,因此五會念佛法,一度成為當時的宮中雅樂。
五會念佛的起源:
常有人誤解,認為只有不識字,既不能誦經也聽不懂講經的人,才廿阿彌陀佛,這樣的誤解是因其不了解佛教「淨土」的起源,其實歷代高僧大德無不勸人老實念佛,就是佛陀住世時,也曾解說念佛的功德。
在「佛說阿彌陀佛」中對西方極樂世界有一番描繪:「眾鳥齊鳴,皆演法音」「微風吹動,行樹羅網,出微妙音,譬如百千種樂,同時俱作,聞是音者,自然皆生唸佛、念法、念僧知心。」相傳文殊菩薩曾將五會念佛三昧傳授給法照,想來這音調便是模擬極樂世界的天樂所譜成的。
五會念佛之修法:
五會念佛以大眾共修為最佳,若無法與眾人共同持修時,也可以播放本輯音樂替代,在家自我修持。首先,需將曲調記熟,然後由第一會開始,反覆唱念若干遍後,再向前進行,依次而念至第五會,除第一會和第五會接近結束若干遍均需齊念外,其餘部分,均可採用輪念的方式。
製作人介紹:
董克鈞,浙江鄞縣人,1941年出生於上海,現在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工作,並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、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會員、上海市少年兒童民族音樂教育委員會、上海市佛教協會開拓佛教文化藝術顧問。自幼喜歡民族音樂,1954年入《上海國樂研究會》從師孫裕德先生學藝,學系各種樂器的演奏,擅長二胡、板胡、簫、笛。1957年進兒童藝術劇院工作,在歷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多次獨奏。三十餘年來從不間斷蒐羅、整理研究民間音樂工作。
任韻,江蘇武進縣人,1954年出生於上海。
上海音樂家協會琵琶學會會員、上海兒童音樂學會會員、上海少年兒童民族音樂教學研究會會員、上海佛教協會開拓佛教文化藝術顧問。任韻自幼即愛好音樂藝術,1978年畢業於安徽省藝術學校,1981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繼續深造。他擅長演奏琵琶古箏等彈撥樂器。現於上海市浦東少年宮擔任民樂教師。任韻畢業後,參加研究整理民間音樂工作,和董克鈞一起編輯出版了佛教音樂「中國梵樂」、「寶島梵音」,和民間傳統風格音樂「接新娘」……等多種系列的音樂。 |
|
|
|
|
歌曲 |
專輯 |
售價(元) |
點歌 |
試聽 |
購買 |
1 |
|
|
100 |
|
 |
 |
2 |
|
|
100 |
|
 |
 |
|
|
|
延伸專輯介紹 : |
|
|
|
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muziU © Wind Music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(正式營運:2009/03/13)
聯絡地址:台北縣23141新店民權路130巷14號5樓;客服專線:02-2218-5881#611 或 612;客服信箱:muziu@windmusic.com.tw |
| 建議瀏覽器版本IE7.0以上/解析度:1280X1024
下載最新FLASH播放軟體 | 下載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軟體 | 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