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樹

★入圍2007年第18屆金曲獎「最佳年度歌曲」、「最佳作曲人獎--林生祥」、「最佳專輯製作人--林生祥.鍾永豐.鍾適芳」 ★榮獲2007年第18屆金曲獎「最佳客語專輯」、「最佳作詞人獎--鍾永豐」、「最佳客語歌手獎--林生祥」 【種樹】採集美濃客家農村社區成員的生命故事,透過永豐詩意的筆觸與生祥吸收沖繩及客家音樂元素的作曲,以「農民」為主題。它描述了1990年後期出身美濃的農村青年自都市回鄉後,尋找出路、連結其他農民,共同努力找回自己所認定的農村生命力與人性價值的故事。
音樂創作方面,【種樹】帶進了「氣候音樂」的概念,企圖用聲響表現台灣南部「熱帶海島濕熱氣候」的特色。唱腔上,有別於過去作品中的激昂音色,改採質樸的人聲表現方式,作曲則企圖寫出簡單,卻真能感動人心、繼續傳唱下去的客家新民謠。【種樹】除了詞曲最佳搭檔林生祥與鍾永豐,還加入了沖繩音樂大師平安隆(Takashi Hirayasu),以及日本吉它好手大竹研(Ken Ohtake)。

「種給離鄉的人,種給太寬的路面,種給歸不得的心情」——〈種樹〉,當質樸的生祥與大竹研在第十八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偌大的舞台上,輕奏著木吉他,台下,「支持台灣農業」、「支持台灣農村」、「支持台灣農民」三組布條,會高舉在第18屆金曲獎頒獎典的禮觀眾席上,為獲得「最佳作詞人」、「最佳客語歌手」、「最佳客語專輯」三大獎項的《種樹》宣告其音樂創作的根底所在。為表達「音樂的語言才是金曲獎真正的主體,族群的語言不應跨足音樂之上」的理念,林生祥代表工作團隊在頒獎典禮上,勇於婉拒兩項「客語」獎項,創下金曲獎拒領的首例,並將獎金全數捐贈賦予《種樹》專輯力量、捍衛農村生活價值的四個相關團隊與個人。 由數個真實的農村場景及人物編織而成的《種樹》,全作旋律簡單,唱腔清闊,僅搭配沖繩民謠大師平安隆(Takashi Hirayasu)的三弦,以及日本樂手大竹研(Ken Ohtake)的吉他,以輕快搖擺的節奏與音樂線條,在德國錄音工程師Wolfgang Obrecht細膩的捕捉下,清新地渲染出一幅稻浪粼粼,椰影曳曳的熱帶南島風情,不炎不炙,沁人心脾。《種樹》卷首以鄉愁夢想之念、自然生態之美為訴求的詩作〈種樹〉破題,為整張作品鋪陳了一條蔥鬱的綠色隧道。以逗趣的傳統客家山歌「桃花過渡」旋律與行氣入曲的〈蒔禾歌〉,改寫自一位年輕女孩的田間筆記,生動地唱出稻禾成長的田間景致與耕田人的歡愁。〈有機〉進一步訴說著善待土地後,大自然的美好反饋,藉以輕諷農檢制度的僵化,刻劃有機農民的矛盾與豁達。〈撖捱等介土地糴米〉則以擬人化的手法頌揚稻作、個人生命史、農村文化以及大自然之間關係的綿密,幻化出稻米的栽種與消費是一部鄉土誌的書寫之意象。〈目苦看田〉以盲眼老農對土地的深情與記憶巡田的形象,控訴著農業政策的失當。也正源於一份對台灣三農困境捨我其誰的正義感,〈後生,打幫〉一曲中的年青人楊儒門以「反對稻米進口」、「政府要照顧人民」為訴求,在台北街頭放置十餘次白米「詐」彈,向枉顧農民利益的政府表達抗議,爾後自首入獄,林生祥以鏗鏘有力的嗓音唱出致敬之意,彰顯抗爭行動背後關注三農問題與弱勢族群的社會正義。終曲〈分美濃介情歌〉是離鄉人對家鄉土地的情愛與依戀,與〈種樹〉起句的鄉愁緊緊環扣,隱含著一道以土地為夢想之起點與終點,所畫出的生命軌跡之圓。不同於前作《菊花夜行軍》沉痛地反射農業與農村問題,《種樹》乃積極重建青年對「土地」價值的認同與信心,以開創「農業」新契機為其終極關懷。如果《臨暗》是記錄美濃離鄉青年阿成離農離土,在都市巔行簸履的歸鄉前傳,那麼《種樹》則是青年世代傳承農村生命美學的樂章,歌詠大地母親的詩篇。【陳秀慧】

TMCD-339

林生祥,平安隆,大竹研,

Yen na lau ze(燕那老姐)

種樹/TMCD-339